婚姻与家庭
  •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
  •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
  • 家庭建设轻教材
立即订阅《婚姻与家庭》
首页文章详情

动画界的“神仙眷侣”:热爱创造奇迹

发布时间:2024-05-15 15:37:01
来源:《婚姻与家庭》杂志
作者/李际昕

都说夫妻共同创业有风险,尤其容易伤感情。但在动画界,却有这样一对“神仙眷侣”:他们半路出家,不仅闯出了名堂,共同创作的电影成为业内奇迹,频上热搜,更让感情升了温。

美丽的海岛上,天真烂漫的美人鱼少女小艾无意中闯入人类的世界,一段美妙之旅就这样开启了。在与路过男生和神秘婆婆的交集中,小艾对人类有了全新的认识,与人类的感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……

除了温暖有爱、令人好奇的故事,电影唯美动人的画面、别出心裁的动画技术,都让即将上映的影片《美人鱼的夏天》备受瞩目。更令人吃惊的是,这些需要上百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,却是由一对非科班出身的“80后”夫妻共同完成的。也因此,这部电影被同行称为业内奇迹。

奇迹背后,是沈晓阳和肖小月七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,是他们对动画制作的满腔赤诚与热爱,更是这对动画界“神仙眷侣”对彼此的爱与承诺。

一起做部电影吧

这天,阳光明媚,春风拂面,沈晓阳和肖小月来到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土坑村采风。肖小月从小在外婆家长大,于相邻的土坑村度过了她的小学时光。“晓阳,带你去见位老朋友!”故地重游,小月兴奋地拉着沈晓阳一溜烟跑到一棵木棉树下。20多米高的树干挺拔粗壮,树叶在早春的微风中轻轻摆动。“这棵树据说是乾隆御赐,有200多岁了,我小时候常在这儿用小树枝画画。”说着,身着粉色汉服的肖小月忍不住在树下翩翩起舞。沈晓阳则笑着举起相机,“咔嚓”一声,如画般的美景就此定格。

拍照、写生……一天时间转瞬即逝。他们一回家便迫不及待地挑选采风所得,为刚制作完成的动画电影《美人鱼的夏天》准备后期修改资料。肖小月翻看着张张照片,制作电影的那些时光渐渐在记忆中鲜活起来……

两张桌子,两台电脑,满墙的画作,漫画书、动漫手办、参考书籍随处摆放,这就是2008年沈晓阳夫妻俩组建“厦门沙漠舟动漫”工作室的全部家当。工作室位于客厅,家就在相邻的卧室。可以说,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几乎没有边界。

接商业项目是工作室的日常操作,但两人总想着再做部动画长片,圆大学时的梦。肖小月从小便喜欢美人鱼,晓阳也刚好在网上看到鼓浪屿有美人鱼木乃伊的信息,立马触动了灵感:“不如我们创作一部关于美人鱼的片子吧。”

但真做起来才发现,事事都有抉择。做什么类型?招员工吗?接受投资吗?想法不同,自然会有分歧。一次,两人为一个决定争执不下,气得谁都不理谁。事后两人反思,最终约法三章:绝不能把工作区的矛盾和怨气带回生活区,只要走出客厅,就快速删除不良情绪,一键启动平和模式。如今,夫妻俩都练就了不因人争高下、处处以事为先的思维。“事情最重要,谁的意见更专业,对事情更好就听谁的。如果举棋不定,不妨相互给对方一个试错的机会。”

几番兜转,几度中断,直到2016年年底,沈晓阳决定将这部动画影片《美人鱼的夏天》重新立项,正式做起来。消息传出,不少同行劝他再等等,因为动画电影制作工序复杂。一部八九十分钟的片子,至少需要上百人的团队。仅凭一己之力完成,不亚于天方夜谭。但,沈晓阳不想再等了:“与其等待时机,不如自己不断奔跑。只要不放弃,总能跑出一条路来。”肖小月一如既往地支持:“趁着还年轻,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

这一次,影片的主题由原来的爱情改为亲情,讲述美人鱼少女小艾的成长故事。其实,这一改变来源于肖小月。平日里聊天,两人总会聊到各自的原生家庭。其中,外婆是肖小月始终念念不忘的人。尽管老人已去世多年,那些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却不曾遗忘。一次,肖小月高烧迟迟不退,外婆急得团团转,不顾年迈体弱的身体,背起她直奔诊所。为了抄近路,外婆不小心从高高的土坡上滚了下去。那满身泥土、浑身是伤的样子自此刻进了肖小月心里。

外婆是一位民间剪纸艺人。每天晚上,昏黄的灯光下,她用心琢磨良久,再动手剪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作品,很少浪费纸张,“全情投入才能把事做好”。外婆还鼓励肖小月画画:“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一技之长,未来不要因配偶或环境而失去自我。”对肖小月来说,外婆既是亲人又是导师。这份浓浓的思念与眷恋打动了沈晓阳:“这部影片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,让我们爱的人活在动画里。”

说干就干。一连接触几个投资人后,沈晓阳很沮丧:“拿别人的钱,可能很难保持创作的独立性。”“那咱们就自己做。”两人商量后,咬咬牙决定自筹资金。每年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接商业项目维持开销,剩下的时间专心做影片。

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,沈晓阳熟悉动画制作的全流程技术,被戏称为“动画一体机”。尽管如此,从建模到渲染,他一整天也只能制作3秒钟的动画。就这样,一连几年,除了定期采风,他每天工作18小时,很少出门,就连大年三十都在工作。有时遇到技术难题,他就自己摸索或向人请教,直到攻克为止。

肖小月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,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,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儿。导演,编剧,制作,主题曲的谱曲、填词、演唱等,两人既共同讨论,又各自分工,对彼此要求都很严格。肖小月将闽式燕尾脊建筑、蟳埔女家的蚵壳厝、惠安女服饰、鸡公碗、石敢当等闽南元素融入了故事中。“尽可能多地在片子中展现闽南传统文化,才能体现乡愁和艺术的融合。”一次,她惊讶地发现,在沈晓阳做好的部分动画镜头中,房子前居然没有天井。“天井是闽南民居的重要特色,怎么能没有呢?”她坚持要修改,而这一改就耗费了整整三个月。看着改后的镜头,沈晓阳由衷地说:“你是对的,太值了!”

为了帮助沈晓阳释放压力、及时充电,肖小月还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每天10分钟的下午茶时间。一杯清茶、几块零食,再放首好听的轻音乐,聊聊最近的见闻和有趣的知识。“晓阳整天做动画,读书时间很少,我就把自己学到的天文、国学、茶道等讲给他听。”

辛苦和困难可以战胜,孤独最是难熬。但沈晓阳有自己的坚韧:“就像种花生一样,不必发愁农田有多大,只要一粒粒把种子放进去就好。”他还对肖小月讲起自己高中时打破长跑纪录的事:“只要上了场,就要微笑着跑完全程。”每次两人聊天时,也忍不住频频回首那些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……

始于冬天的童话

2001年12月23日,空气中带着几分寒意。大巴车上,沈晓阳和肖小月相邻而坐。齐耳短发、蓝色水手裙、亮晶晶的眼睛仿佛会说话,颇具动漫气质的肖小月让沈晓阳眼前一亮。肖小月也被这个有着忧郁眼神的陌生男孩吸引。沈晓阳红着脸自我介绍:“我叫晓阳。”“我叫小月。”“我在泉州华侨大学艺术系读大一,是美术生。”“我在读高三,也是美术生。”有缘的名字和共同的喜好瞬间拉近两人的距离,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。这一年,沈晓阳19岁,肖小月18岁。

一周后,一封信翩然而至。宿舍的趣事、刚买的新书、喜欢的电影……沈晓阳在信中娓娓道来,肖小月竟有种相见恨晚之感。半年后,肖小月考上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,两人的书信越发频繁起来,感情迅速升温。沈晓阳不喜多言,但只要和肖小月在一起,话总也说不完。两人几乎每天都要煲电话粥,电话卡攒下厚厚一摞。

虽身处异地,却丝毫挡不住两颗相爱的心。泉州到福州的大巴需要4小时。一次,肖小月一下课,惊讶地发现沈晓阳站在她面前。原来,他趁着没课的空当赶了过来。“带你看看我最近的学习成果。”沈晓阳为肖小月演示自己刚做好的动画短片。情节虽简单,画面却栩栩如生。沈晓阳学的是工业设计,但他喜欢动画,大二时便开始自学。“做动画就好像拥有神笔马良的笔,可以刻画出一个真实有趣的世界。”

看着肖小月崇拜的目光,沈晓阳忍不住鼓励她:“你学服装设计,又会画又能创新,咱们可以一起学。”热爱可以传染。肖小月尝试着学习动画知识、设计人物造型,还创作了动画剧本《魔方》。

相恋的日子如此甜蜜又与众不同。他们常去书店,肖小月捧着戏剧读,沈晓阳则抱着动画教程看,之后再相互分享。电影院也是他们的必去之处,不过看的大多是动画影片。观影后的讨论更是兼有深度和广度,从技术操作到价值观展现。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
去大自然撒欢儿也是他们喜欢的快乐生活。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聆听风从耳畔吹过的声音,两人背着画架、骑着单车,去海边、公园、森林游玩、写生。自由自在的氛围中,话匣子一开不可收。沈晓阳说:“我小时候经常一个人跑到山里玩儿,一待就是一整天。”肖小月马上接话:“我小时候也在大树下看蚂蚁搬家。”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两人的话题不由得又落到动画上:“宫崎骏的电影里,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是永恒的主题。”两人约定:将来一定要一起从事动画制作,创作出有思想有价值的动画作品。

转眼到了毕业。2004年,沈晓阳和肖小月来到厦门生活,并于第二年登记结婚。刚结婚时,肖小月满心想做一个好主妇,一下班就忙忙碌碌,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。沈晓阳却不赞同她这么做:“天天做家务,就永远有干不完的家务等着你,你的天赋都被浪费了。”沈晓阳主动把脏活、累活包揽下来,肖小月也逐渐调整观念,把艺术追求当作人生最重要的选项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06年,女儿出生。肖小月辞去工作,在家带娃。沈晓阳则先后在游戏公司、影视公司、电视台工作,靠着并不高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。不过,他依旧每晚挤时间自学动画技术。一天,沈晓阳回家后异常兴奋:“西基动画要招聘动画师,通过选拔才能上岗,而且首月不发工资,难度很大,可我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。”厦门西基动画被誉为动漫界的“黄埔军校”。望着丈夫坚定的眼神,肖小月同样毫不犹豫:“去吧,我支持你,为了梦想搏一回。”

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,沈晓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,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职业动画师,开始接受系统的动画训练。那段日子,巨大的喜悦充溢在夫妻俩心中。肖小月也没闲着,自学了学前教育的课程,既为了孩子的教育,也希望将来做出让孩子喜欢的动画,“他的坚持不懈给了我无穷的前进动力”。

爱在相守中成长

梦想从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。2023年9月,《美人鱼的夏天》第一版成片在电影院测试,预计2024年下半年上映。夫妻俩执着追梦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。点开B站的电影预告片,播放量已超过200万,网友们纷纷主动助力宣发。其中,上千条刷屏的弹幕评论是“助力每一个梦想”。一名高一学生留言:“我也喜欢动画,想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。”肖小月欣然回复:“去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吧,你可以的。”

邻居王蕴谦是一位新媒体从业者,一直梦想做部有价值的纪录片,但总觉得时机未到。直到看见沈晓阳夫妇靠着几台电脑梦想成真的经历,他深受触动。于是,从2021年起,他开始跟拍记录他俩的创作故事。王蕴谦说:“什么是成功?太多人认为成功要看趋势,要追风口。但晓阳和小月的故事让我认识到,成功的定义是有勇气去挑战想做的事,并为之坚持到底。”

“夏风轻卷,浪花如雪似你。白鹭归去,鼓浪层层涟漪。归途有你,是我独行勇气……”这是肖小月为《美人鱼的夏天》创作的主题曲,像极了夫妻俩的生活写照:不管人生经历多少风雨,只要有你的陪伴和守候,我就有了独自前行的勇气。

沈晓阳和肖小月原本性格迥异,一个安静内向,一个活泼开朗,但两人三观一致,都善于思考,重视精神上的不断成长。创业多年,那些在事业上经历的磕磕绊绊,都被他们转化成生活与婚姻的智慧。“夫妻间最不容易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凡,不要与别人攀比生活。其实,生活的美好就在于平淡的三餐四季。追求简单的方式与情感,烦恼就会大大降低。”谈到这些年的变化,肖小月笑着说:“结婚19年,我们的性格竟发生了神奇的转换。我越来越安静,他竟越来越活跃。或许,这就是夫妻,你向我走一步,我向你走一步。我们不会变成对方,却会彼此相像。”

一起分担家务,一起养花种菜,一起喝下午茶,一起养捡来的流浪猫,一起做动画,互相温暖又彼此独立。当然,两人还和从前一样,喜欢读书和分享。只不过,现在更多讨论的是哲学,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思索。“学习哲学,是希望能做更有价值的动画。因为用动画来表达,观点和思想不够成熟,是比技术不成熟还糟糕的事。分享会让两人的知识叠加,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做到个体所不能达到的高度。”

这份清醒与豁达也体现在他们对待女儿的态度上。女儿今年上高三,是一名美术生。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,夫妻俩很坦然:“她有她的路要走,顺其自然就好。”

肖小月兴趣广泛,尤其喜欢传统文化。她收藏着几百套汉服,每次采风和游玩都会穿上。一家三口背着画板、穿着汉服走在喧嚣的街道上说说笑笑,顿时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2024年3月,沈晓阳和肖小月又奔赴宁波和舟山,踏上了为期两周的采风之旅,边观看古建筑和非遗文化,边构思新的电影。他们说,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,对动画的追求永无止境。

精彩专题

Copyright 2009-2024© mf.womenofchin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

京ICP备06037088号-1
电话:010-65060651
地址: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
官方微博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官方微信
回到顶部